国自产拍偷拍福利精品免费一,亚洲欧洲xxxx,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,小视频免费在线观看

您當前位置:中國菏澤網  >  東明縣  > 正文

東明黃河灘區的變遷

作者: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: 2025-07-16 09:16

□ 溫新月

黃河從河南省流入山東省的第一個縣便是東明縣。黃河流經東明78公里。灘區面積317平方公里,占全縣總面積的23.1%。

“遠看小城鎮,近看別墅群”,這是東明縣灘區居民遷建工程(安居工程)的寫照。遼闊的黃河灘區,從西南到東北78公里的灘面上,坐落著24個村臺,也是24個村莊。村臺之上有縱橫交錯且筆直的街道,街道兩旁是一排排白墻藍瓦的別墅。誰能想到,這是灘區普通百姓居住的地方。難怪灘區百姓在遷往新居時,欣喜若狂,眼含激動的淚水,發自內心地呼喊——共產黨萬歲!

灘區百姓說安居工程有五個特點:一是安全。現在黃河河道經過治理,走向是固定的,村臺高4至5米,且都選址于高處,再遇洪水漫灘,對住房、生活無礙。二是適住。在戶型上最大化滿足了群眾不同的要求,有平房,有二層、三層樓房,有70、105、140、175、210平方米等不同面積的戶型。根據各戶的人口多少,各得其所。三是設施配套齊全。村臺最大的占地1000畝,最小的300畝。根據村臺大小設置學校、商店、醫療機構,水、電、通信設施一應俱全。四是節約土地。灘區原有148個自然村,32539戶人家,合并為25個村(堤外1個),節省了上萬畝土地。五是村落由分散到集中,形成了新的經濟文化中心。

灘區人民不會忘記,黨中央國務院對灘區人民生產生活的關注;不會忘記中央扶貧政策給灘區人民帶來的福分;不會忘記省市領導同志把灘區遷建工程緊緊抓在手上,一次次親臨工地視察指導;不會忘記縣鄉領導同志坐鎮指揮付出的艱辛。灘區居民遷建工程從2017年啟動,到2021年5月30日最后一個村臺4843戶選房到戶,歷經4年時間,搬動土方8230萬立方米,引水填沙6600萬立方米,圍堤動土1600萬立方米。房屋建設從圖紙審定到選材定料、施工驗收,各級領導同志層層把關,力爭完美。這項偉大的工程總投資130億元。

灘區人民安居工程的完善且達到一個很高的水平,體現了人們認識、實踐、再認識、再實踐的過程。它經歷了避水臺、房臺、村臺、大村臺四個階段。

黃河灘區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地方。其一,位置特殊。它處于兩道黃河大堤以內,黃河河道兩側。寬處有30公里左右,窄處5公里左右。其二,人們生存條件特殊。它是黃河的自然滯洪區。這里居住著同灘外一樣密集的人群,有兩個完整的鄉鎮和三個鄉鎮的一部分。由于這里是黃河的“豆腐腰”“大肚子”,洪水來時往往量大迅猛,因而下泄不及,同時也為確保下游安全,一部分洪水要在這個“大肚子”里滯留一段時間才能逐步“歸巢”下泄。至于滯洪時間,以區域地勢而論,時間長的3個月左右,短的1個月左右。所以說,它與灘外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是一個有人居住的、有時間性的滯洪區。

當然,灘區滯洪(老百姓謂之洪水漫灘)并非年年都會出現。這要取決于黃河上中游各支流的雨量多少;還有人工滯洪水庫(如三門峽、小浪底等)的調節能力;再就是河床的容量。黃河水攜帶泥沙甚多,河床逐年淤積,水面不斷展寬,形成了懸河,這也增加了河水外溢漫灘的機會。

洪水漫灘在新中國成立后的1958年有過局部發生,受淹群眾全部轉移到灘外安置,水后重返家園。

時隔15年后的1973年夏,焦園和長興公社的幾十個村莊、五六萬人口被洪水圍困。各級黨委、政府十分重視,組織動員群眾向灘外轉移、向灘內高處轉移;調集船只解決交通和有關物資的運送;派出醫療分隊到各村隊防疫治病。經過努力抗災,群眾沒有傷亡。但由于所有房屋都是在平地上建起的,且絕大多數是土墻,所以,洪水一泡,有的倒了,有的成了危房。

好在此次洪水量不算太大,但它教訓了我們,同時也淹醒了我們:灘區這個特殊的區域出路何在?首先,灘區這么多村莊、人口,都遷出安置是不可能的;其次,不管洪水漫灘多少年來一次,總是要來的,特別是大洪水;其三,面對灘區群眾生產、生活條件差的現實,如何謀生存、謀發展?

灘區人民祖祖輩輩生活在這個地方。年紀大的人都知道,新中國成立前,洪水是經常“光顧”的。洪水來了,人就得外出逃荒要飯,該種麥子時再回來。房子是非常簡單的,幾個磚垛架起屋頂,高粱稈加泥巴的墻,水來了推倒墻,水在屋中流,叫作“墻倒屋不塌”。盡管這種生產、生活方式是極不穩定的、艱難的,但確是無奈的。對于灘區群眾來說,不管發生什么情況,不管多么大的災害,他們始終認為這里是他們的家。新中國成立后,國家投入大量的人力、財力治理黃河,洪水漫灘的次數大大減少了。但由于黃河上游水土保持受到破壞,黃河水攜帶泥沙增多,河床不斷抬高,河床容量減少。1973年后,河水流量超過5000立方米/秒,就可能漫溢。1973年大面積洪水漫灘,就是告訴我們:不會太久,洪水是會再來的。

灘區群眾對洪水的到來,并不驚慌或感到奇怪。同時,他們絕對相信政府不會叫他們去逃荒要飯。但是他們開始思考洪水再來怎么辦。

各級黨委、政府首先考慮的是解決洪水漫灘時,群眾的生存、生活問題,進而是安居和發展問題。

1973年,氣象部門預測,以后幾年黃河將有大汛,先修“避水臺”,保證人畜安全。

何為“避水臺”?以當時的生產隊為單位,一隊一臺,在距本生產隊居民近而地勢高處選址。因生產隊人口多少,而確定臺的面積(1人不少于5平方米),根據村莊地勢,臺高4米左右。臺上搭建防雨庵棚。

1973年洪水下去之后,縣派出干部和技術人員到各公社協助工作。社隊干部基本上是全力以赴,逐個生產隊進行選址、設計。設計好的就立即開工。特別是1974年春節剛過,男女老少齊上陣,運土筑臺。政府實行以工代賑,每個土方給予5毛錢的補貼。6月份經過驗收,全部完成任務。有能力的農戶還在自己院內修筑了面積不等的小土臺。

1975年夏,黃河花園口站出現了15000立方米/秒的洪峰,整個灘區積水平均2米多深。波浪滾滾,如同大海。

不過,水到之前,群眾有組織地搬上了“避水臺”,牲畜、糧食也得到妥善安置。

老百姓感嘆:“共產黨長著前后眼啊!如果不是修這個土臺子,不說財產,不知道要淹死多少人啊!”

原菏澤地委書記周振興乘船到灘區看望群眾,我陪他登上了于莊大隊的一個“避水臺”。社員們擁圍而來,緊緊抓住周書記的手,激動不已,說:“我們村周圍水深3米多,不是這個臺子,要命啊!”他們指著灘外送來的饅頭、大餅說:“書記放心,我們餓不著,臺上還能燒開水、做稀飯。”周振興對社員說,解決人畜安全是第一步,下一步聽聽大家的意見,看看灘區怎樣解決安居的問題和發展生產的問題。

各級領導同志深入灘區調查研究,聽取群眾的想法與要求。結論是,“避水臺”雖能救命,但不過是權宜之計,且群眾財產還有不同程度的損失。既然能修“避水臺”,為什么不可以修房臺、村臺?不是洪水來了就要躲避,而是要打造適應灘區這個特殊環境的安居工程。

從此以后,灘區社、隊干部把群眾的安居問題當作重中之重的工作任務。那就是從計劃、設計到解決土源,幫助每一戶克服修筑房臺所遇到的困難。

修筑房臺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房臺一般高于地面3米以上,成倍地大于要建房子的面積。若建3間房,其地基所用土方需要2個勞動力1年的時間才能完成。如果雇人,其費用相當于建3間房之所需。要將整個院落墊高,代價就更高了。

所以,自己動手的,請灘外親友幫助的,出錢買土的,有什么招用什么招。這個巨大的工程,像一個大的戰役,千軍萬馬在戰斗,在努力改變自己的生存條件。

國家撥出了專款,給予那些困難的群眾以補助,使他們同樣修得起臺、建得起房;公社機關干部早出晚歸,一邊工作,一邊幫助困難戶拉土墊臺;醫務、供銷部門送醫到村、送貨上門。上下左右,一個目標,努力奮斗。

從1975年水后到1976年上半年,90%以上的農戶都在自己的院內墊起了面積不等的房臺。條件好的建了新房;條件差的也在房臺上搭起了臨時居住的庵棚;一時筑不了房臺的戶,暫留在生產隊修建的避水臺上。

1976年夏季洪水再發時,絕大部分群眾可以生活在自己家中,吃用有準備,行動有船只。社隊可隨時掌握各方面的信息。

可以說,1976年的洪水是對房臺建設的一次檢驗。事情都是一分為二的。連續的洪水絕對是壞事,但是1976年的洪水,發現了建設中的問題,加快了村臺建設的速度。一家一戶的房臺面積有限,像一座座孤島,經不起洪水的沖刷和浸泡,特別是迎水面房臺被沖垮了許多。

戶與戶的房臺必須連接,街道的高度必須與房臺相適應形成村臺,才能增強抵御洪水的能力!這是人們認識上的又一個飛躍。政府拿出錢來,鼓勵、支持村臺建設。村村規劃,有序施工,12年的時間,形成了完整的、堅固的村臺。村臺四周特別是迎水面,栽種林木,以緩解水的沖擊。再遇洪水漫灘,水從村外流,村中百姓照常生活,船只作為交通工具,人們自由多了。

近年來,由于小浪底滯洪區的建立,黃河下泄水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。而且調水調沙,已見成效。以往盤子式的河床,出現了兩米左右的崖頭,這就大大減少了洪水外溢的可能。

灘區恢復以及修建水利工程,逐步改變了守著黃河水用不上的狀況。整修道路,跑起了客車;農業生產穩定發展,不少農戶干起了加工業、飼養業;很多青壯年外出打工,收入不斷增加,灘區人民從此安居樂業。

責任編輯:
分享到:
中共菏澤市委網信辦主管 菏澤日報社主辦| 新聞刊登批準文號:魯新聞辦[2004]20號 |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:37120180017
網站備案號:魯ICP備09012531號 | 魯公網安備 37172902372011號
Copyright© 2004-2012 heze.cn All rights reserved.中國菏澤網
主站蜘蛛池模板: 石门县| 武胜县| 大荔县| 墨脱县| 定州市| 临猗县| 七台河市| 深圳市| 寿宁县| 乐陵市| 唐海县| 道孚县| 德化县| 丘北县| 临沂市| 尼玛县| 连城县| 新和县| 扎赉特旗| 固原市| 清苑县| 巴林右旗| 平和县| 嘉祥县| 三台县| 堆龙德庆县| 阳朔县| 资阳市| 资源县| 宁远县| 襄樊市| 云和县| 齐齐哈尔市| 满城县| 高要市| 南汇区| 葵青区| 孙吴县| 安顺市| 黄冈市| 马龙县|